
從陳蕾《窮人的薔薇》看2022年氣候、環境到底發生過甚麼事
「窮人的薔薇 一剎那 萬家燈火都變沙」這不是漫畫《Hunter x Hunter》的對白,而是陳蕾包辦曲、詞的新歌。陳蕾近日推出2023年首隻派台歌《窮人的薔薇》,歌名取材自《Hunter x Hunter》嵌合蟻大戰,歌曲大意和戰爭、大自然有關。陳蕾寫《窮人的薔薇》時,想表達人類為了一己私欲...
更多南豐作坊 The Mills Fabrica 2021年在英國開設分部Fabrica X,將創新科技和衣物技術注入倫敦心臟地帶King’s Cross (即是9 ¾ 月台附近!),支持更多可持續的初創品牌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亮。 圖片來源:南豐作坊 The Mills Fabrica The M...
更多踏進兔年,你又有什麼新年計劃呢?在新年目標寫下「要多閱讀」的你,以下有 5 本關於動物和純素的書籍,相信可以在2023年為你帶來不同思想新衝擊,從更多不同面向了解素食、動物權益。
更多【領養代替購買】當身心俱疲的你回到家時,一開門看到毛孩的萌樣時,簡直疲勞盡消。未養過毛孩的你,受身邊人影響,可能都曾有養寵物的念頭?領養代替購買相信是不少人會考慮的事,然而領養代替購買為甚麼值得提倡?在寵物店購買經繁殖場生出來的寵物有甚麼問題?領養代替購買這個議題跟流浪貓、流浪狗,維護動物福祉...
更多不少肉食者都可能曾經說「我絕對沒可能吃素」,英國一部紀錄片 I Could Never Go Vegan 以這句話作為引子,打開肉食者與純素的對話,並邀請各界名人純素者接受訪問,希望可以打破現時對於純素的迷思和誤解。 紀錄片打破對純素的誤會 紀錄片 I Could Never Go Vegan...
更多在香港運作領養貓、狗機構本已不易,在疫情和移民潮雙重夾擊下更難上加難。據愛護動物協會(SPCA)及漁護署資料顯示,它們每年需要處理共約5,000至7,000頭流浪貓狗。這數年間,不但被棄養動物數量增加,捐款金款亦比以前少。亦有組織2020年收留的被棄養動物多了兩成。因此,在寵物領養機構中,等待...
更多位於美國芝加哥的純素博物館(The Vegan Museum)是世界第一間以「素」為主題的博物館,旨在推廣更多保護動物、環境和素食。博物館的策展形式特別,早已在芝加哥三十多家機構進行巡迴展覽,每兩到三個月便會轉換一次展出地點。流動展覽方式讓博物館可以打破地域界限,接觸更多觀眾。
更多你有想過如何將自己的信念帶動全世界呢?平面設計師 Weiyena Wei 利用自己的所長,創作多幅關於動物和環境保護的插畫作品,亦常與大大小小的機構和團體合作,透過圖畫令宣揚純素和保護動物的重要性。
更多隨着前英國首相卓慧思上任僅45天宣布辭職,唐寧街10號再次易主,迎來新任英國首相辛偉誠,幾個月間唐寧街10號的旋轉門轉個不停,但貓主子的臉孔——英國第一貓始終如一。2011年已入主英國首相府的貓咪、「首席捕鼠大臣」Larry,至今已在任11年,已經歷4任首相離任,包括卡梅倫、文翠珊、約翰遜和卓...
更多2022年的世界盃將會在11月尾開鑼,相信不少球迷都萬分期待。雖然在球場上可以看到球員們的精彩表現,但又曾想過足下的球鞋原來與動物有著莫大的關連呢?現時市面上很多足球鞋品牌都使用袋鼠皮作為球鞋的原材料,嚴重損害動物權益。 袋鼠作為足球界「不可缺少」的一員? 長久以來,不少運動品牌都會利用袋鼠皮...
更多在香港有不少人熱愛飼養野生動物,但有想過這種喜好慢慢令不少動物瀕臨絕種?在今年五月,ADM Capital Foundation 發表報告,指出香港作為野生動物交易的重要中心,更涉及大量黑市交易,嚴重危害生物多樣性。希望可以透過報告,促請立法機關加強監管本地野生動物買賣的情況,並保障動物的安全。
更多近日內地一名抖音網紅為流量表演生吞蜜蜂,最終被蜜蜂螫傷,事後抖音以「不符合社會規範」為由,將他的賬戶移除。隨著抖音帶起「短視頻」風潮,不少用戶為了流量,拍攝以譁眾取寵、對他人或自身健康有危害的「挑戰」影片,虐待動物相關主題更屢見不鮮,收入亦相當可觀,多個國際動物保護組織對社交媒體公司缺乏監管虐...
更多加拿大大褸品牌 Canada Goose 在去年年底停止採購動物皮草,承諾在2022年不再使用動物皮草作為原材料,並迎合近年大眾對於動物權益日漸關心的趨勢。 圖片來源:Canada Goose 行政總裁 Dani Reiss 希望此舉可以讓品牌保持優良品質,亦可以按照消費者需求為品牌拓展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