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還中華白海豚喘息空間 香港水域再見白海豚蹤跡

於香港棲息的中華白海豚近十年面臨絕種危機,無論是珠江三角洲沿岸的基建工程、頻繁的海上交通還是過度捕魚,都令牠們的數目不斷下降。不過,近日牠們的困境前所未有地逆轉!中華白海豚被發現再次出現在香港水域,竟是疫情造就而成。

中華白海豚重回香港水域

中華白海豚重回香港水域

中華白海豚棲息於大嶼山水域一帶,一直受頻繁的高速客輪滋擾生活,甚至被危及性命。不過自今年 2 月開始,香港特區政府關閉港澳碼頭,來往香港及澳門的高速客輪服務至今已停運超過半年,令海面回復平靜。

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榮譽高級研究員 Dr Lindsay Porter 的研究團隊指出,香港西南面水域白海豚的出沒頻次因此增加了 30%,由 32 條回升至 52 條。

中華白海豚重回香港水域

中華白海豚數目一度銳減

白海豚的數目逐年下跌,本來數目不多的牠們由 2003 年的 188 條急跌至2018 年的 32 條,跌幅約 8 成創新低。牠們擱淺死亡的數量曾經不斷上升,當中大部分是幼豚。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指出,白海豚數目銳減的原因是大嶼山水域的基建項目破壞白海豚生境,及被高速客輪撞傷或撞死。

發展破壞中華白豚生境地

發展破壞中華白海豚生境地

中華白海豚大部分生活在大嶼山水域,惟近十年附近的基建工程擾亂了牠們生長、繁殖及覓食,港珠澳大橋的興建更直接令牠們消失。大橋在 2009 年動工之時,香港境內尚有 88 條白海豚。動工差不多一年之後, 13 條海豚死去。工程的填海及海底打椿導致的水質及聲音污染亦是干擾牠們生活的主因。

發展破壞中華白海豚生境地

填海工程污染海水

白海豚的主要食物為魚類及甲殼類動物,由於填海工程嚴重影響食物鏈,變相令牠們的食物供應減少。挖泥令海床的沉積物大增,海水溶氧濃度減低,導致海洋生物死亡,也令牠們無法孵化魚卵,白海豚覓食變得難上加難。

另外,現時於沙洲東部、及未來於大小磨刀以南的海上污泥卸置設施所進行的污泥傾倒活動,當中污染物的有機氯及重金屬會溶解在海水。在中華白海豚及海洋生物體內積聚時,亦對牠們的健康有隱憂。

工程及高速客輪產生噪音

海豚對聲音極為敏感,依賴回聲偵測距離進行獵食、溝通及定位。與聲納原理相似,海豚發出特殊聲音,並依靠聲音反射,感受海洋另一角落的同伴、掌握魚類及其他物件的位置。海底工程使用撞擊式打樁時會擾亂海豚對聲音的判斷,令牠們失去方向,衝上海灣擱淺甚至撞向船隻。

高速客輪的引擎及螺旋槳聲也會干擾白海豚接收回聲,嚴重影響牠們對附近船艇的警覺,令牠們不能及時避開,增加撞船風險。

發展破壞中華白海豚生境地

頻繁海上交通增加撞傷風險

除了噪音,高速客輪來往頻繁也增加白海豚被撞風險。牠們棲息之處正正座落在繁忙的航道上,白天平均每 7.5 分鐘就有一班駛經該航道。牠們覓食時容易被高速客輪撞傷。有時於牠們鰭上和身體上見到的疤痕,很可能正是由螺旋槳造成。

2015 年 月,一隻中華白海豚被發現尾部近乎折斷,相信是被船隻螺旋槳打至重傷。牠被打撈送往海洋公園作治療後最終不治。

高度城市發展剝奪白海豚的生存空間,基建工程、客船、觀光船沒有為牠們而停歇下來。白海豚生活艱難,幼豚亦難以生存直至成年。中華白海豚數量上升只是一時的光景,若沒有任何措施政策加強對牠們的保護,以及市民保護海洋的意識,牠們即將會完全絕種。

 

By Febe C.

減價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