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蘑菇興建的小屋 荷蘭建造「菌絲屋」可幫助吸收二氧化碳

菇菌能烹調出美味佳餚,想不到它們竟有另類用途!荷蘭一家生物技術公司成功研發利用「菌絲體」作為建材,興建可再生的建築物「菌絲屋」(Growing Pavilion)。它不但能淨化空氣,建材上種植的蘑菇還可供食用,符合綠色建築的可再生原則。

利用可再生物料建成的「菌絲屋」

利用可再生物料建成的「菌絲屋」

這棟圓柱形的菌絲屋由創意組織「New Hero」及生物科技公司「Krown Design」共同設計。整棟建築物利用可再生物料建成,牆壁由滿滿的菌絲體組成,並利用木材作支架和地板。建築物內外的長椅均為農業廢棄物回收材料所製。

此外,蘑菇還會不斷在建築物裡生長出來,每天下午 3 點職員便會採摘蘑菇並給民眾購買。

利用可再生物料建成的「菌絲屋」

甚麼是菌絲體?

菌絲屋能成為屹立不倒的建築物,全賴具有強大黏附能力的菌絲體。它們是有高度自我生長能力的真菌,透過分解有機物質,菌絲會長出分枝,交織成一團菌絲體。它們的生長可以透過環境控制,再加以修飾成為具有功能性的物料。

利用可再生物料建成的「菌絲屋」

「菌絲屋」的製作方式

先把菌絲放在塞滿大麻廢料的模具,讓它在內生長成特定的形狀。脫模後放在烤箱將面板硬化,避免進一步生長,然後塗上生物基材料保護層。生長時間連同組裝,不需兩星期便可製成堅固、輕便,並且具有隔音、避震、防火的菌絲體建築物。

「菌絲屋」吸收其重量兩倍的二氧化碳

「菌絲屋」吸收其重量兩倍的二氧化碳

製造混凝土不但佔全球工業用水量的 10 分之 1,在生產過程中因加熱而釋放的二氧化碳量,更佔全球碳排放量的 4 至 8%,每年排放量高達 28 億噸,是繼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燃料以外最大的溫室氣體源頭。

相較混凝土,菌絲屋的製作過程較環保,菌絲的生長過程可吸收其重量兩倍的二氧化碳,可抵銷碳足跡。因此菌絲屋即使被棄置也可自然分解,不會對環境造成負擔。

「蘑菇包裝」代替發泡膠緩震包裝

菌絲體被廣泛應用

菌絲體早已應用在生活各方面,如家具、包裝、即棄餐具、皮革等等。美國公司 Ecovative Design 早於 2007 年已發現它神奇的黏合力,於是製作「蘑菇包裝」代替發泡膠緩震包裝,解決聚苯乙烯(Polystyrene)材料需要數千年才能分解的問題,不少企業如IKEA亦有意把產品包裝以蘑菇包裝代替。其他富創意的「蘑菇產品」也應運而生,包括菌皮革、燈罩、紙杯等。

雖然菌絲體仍未成為正規的建築材料,其堅固程度、耐用性亦有待驗證,但「菌絲屋」無疑證明了可再生建築物的可能性,為全球暖化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要讓可再生建築實踐成建築環境的一部分,不但需要創新的設計師,更需要有意識的消費者。希望這棟「菌絲屋」的出現能喚起更多人的環保意識,讓綠色建築物成為主流以推動世界改變。

By Febe C.

Sale Items